• 1
  • 2
  • 3
  • 4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辅导>>人际交往>>正文
网络社牛!现实社恐? 信息来源:  2022年04月25日 18:00  点击:[]

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人际处境中产生的紧张、忧虑或恐惧的情绪反应和回避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年轻人常常会自嘲自己是个社恐。而在互联网时代,社交媒体的发展给“社恐”的人际关系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网民总数达8.02亿,其中即时通信类应用的用户达7.56亿,网民使用率达94.3%,可见网络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开展社交活动、建立和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一些青年呈现出网络“社牛”,现实“社恐”的双面状态。他们在现实社交当中表现出社交意愿减弱、社交能力减退,交往过程中感到焦虑紧张、有压力、想回避;而在网络平台,这些“社恐”青年又表现出“社牛”状态,可以快速和陌生人打成一片。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社交双面性?

(1) 双面青年沉溺网络社交

双面社交状态,与网络世界“人明我暗”、容易信息“偏食”等特性密切相关。网络社交具有不同于现实社交的隐蔽性的特点,人与人之间容易形成社交安全距离,有助于青年获得安全感,突破心理障碍;另外一方面,大量获取网络信息后,容易形成“信息茧房”,特别是无用信息、不良信息的“茧房”会让一些青年沉溺其中,进而对与网络空间规则、标准等不一致的现实社会存在陌生感与不适应,成为“社恐”。

信息茧房是指如果只关注自己选择的领域,只关注某一种信息源或只关注使自己愉悦的东西,长此以往便会“自我塑造”,像蚕一样将自己封闭于自我选择的狭窄信息空间中。

(2) 成长环境

此外,由于教育环境、成长经历、社会空间等原因,如果青少年未能从小建立起良好的真实社交习惯,在现实交往中就容易表现出畏难情绪,转而在网络空间寻找认同。

网络社交通过共同的关注焦点与共享的情感状态,会形成一种类似集体意识的在场感受。对那些既缺乏安全感、又渴望亲密关系的人来说,既是摆脱现实社交困境的一种宣泄和补偿,更是一种强烈的情绪体验和情感刺激。

(3) “弱传播”或致认知、思维、社交“受制”

“人人皆媒”的时代,传播逻辑更注重垂直化、个性化和沉浸式。信息传播逻辑的改变会产生一种“弱传播”现象,即舆论世界的强弱与现实世界的强弱倒置——现实中的强者恰恰是舆论场中的弱者,现实中的弱者更容易成为舆论场中的强者。主要表现为:片面信息浸润,认知受制;沉迷同质化信息,思维受制;社会属性弱化,社交受制。

双面青年现象提示我们,真正需要警惕的不是青年人的网络社交,而是如何让青年人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更好地与他人“在一起”,更好地在社会的长久发展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恰当位置。

参考文献:

[1]蔡果恬,吴燕,马伟娜.现实社交焦虑对微信自我呈现的影响:有调节的中介效应[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22,44(07):50-59.

[2]曾翘楚. 网络与现实社交情景中人际心理距离和内隐孤独感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ki.ghzsu.2019.002693.

[3]《瞭望》2022年第22期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