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相关的讨论在社交媒体上也一直层出不穷,比如#人类为什么需要亲密关系#、#如何使亲密关系更加长久#、#大学开设一门恋爱课程真的有必要吗#……。在各大视频平台上,也不乏有情感专家为粉丝“指点迷津”,在诸多问题和讨论之间,有一句话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我真的太不适合亲密关系了”。
自从降临到这个世上以来,一种强烈的归属需要就时时刻刻伴随着我们:那就是与他人建立持续而亲密的关系的需要。当我们有所归属——感到被同他人的亲密关系所支持时,会感到更加快乐与健康。
虽然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进入一段浪漫且稳定的亲密关系中,但是当真正获得它时,却发现并不尽如人意,于是导致争吵、冷战,甚至是关系的破裂与结束。
那么,究竟有哪些因素在默默地影响着我们的亲密关系呢?心理学家们是这样看的:
依恋
40年代,心理学家在研究孤儿院儿童的行为问题时就发现,对于年幼时缺乏母亲照顾的儿童,在成长时会暴露更多的心理问题。于是提出了“依恋”这个概念:指个体对某个对象的长久、持续的情感联结,这种联结表现为个体倾向于寻求和维持与某个特定对象的亲密关系。
早期的依恋主要指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随着个体的成长,依恋并没有消失,而是从我们的主要抚养者(父母)转移到了同伴、亲人、恋爱对象以及伴侣身上。并且,一个人在儿童时期与父母的依恋情况,也会影响之后同他人亲密关系的建立。大约七成的婴儿以及成年人,都会表现出安全型依恋。比如当婴儿被放在陌生的环境里时,如果母亲在场,他们就会很舒适地玩耍,而母亲一旦离开,他们就会变得紧张,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母亲回来,他们会跑向母亲,抱住她一会儿,然后继续玩耍。安全性依恋的成人很容易和他人接近,也不会因为太过依赖别人或者被抛弃而感到苦恼。大约两成的婴儿和成人会表现出回避型依恋,回避型的婴儿在和母亲分离或重逢时,极少表现出悲伤的情绪,但心理学家通过检测他们的生理指标,发现同安全性依恋的婴儿一样出现变化。这种类型的成人往往会回避亲密的关系,并且对这种关系表现出较少的兴趣,更倾向于摆脱这种关系。
还有一成的婴儿和成人会表现出焦虑和矛盾的行为,被称为不安全型依恋。在陌生环境中,这类婴儿会充满焦虑地粘在母亲身边。当母亲离开时,他们会哭泣;而当母亲回来后,他们却会对母亲表现出冷漠、或是敌意。这种类型的成人对他人也不够信任,会产生较强的占有欲和嫉妒心。在出现冲突时,他们会变得情绪激动且易怒。虽然目前众多心理学家都按照不同维度对依恋进行着划分,但不管怎样我们可以看出,儿童时期的依恋类型与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
公平
如果感情关系中的双方毫不考虑对方,而都只是关注自己需求的满足,那么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都会很快破裂。因此哈特菲尔德(1978)提出了亲密关系中的公平原则:你和伴侣从感情中所得到的应该和你们投入的成正比。如果两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所得和付出成正比,那么双方都会觉得公平。
我们与陌生人,或者一般的熟人之间通过利益的交换来保持公平:你借给我你的笔记,将来我也会借给你我的笔记;你邀请我参加生日聚会,我也会邀请你参加我的。对于非常要好的朋友,或是伴侣爱人之间,则不会追求完全相同的交换(“笔记对笔记、聚会对聚会”),而是更加随意的通过不同利益的交换(“你给我笔记,我请你吃顿饭”)。不仅如此,人们甚至会努力避免算计交换的利益,以免让对方认为对他的回报只是“社交债务”而已。
“所谓真正的友谊,就是人们在几乎不可能得到回报的时候也会去帮助朋友。”此外,处于不平等关系中的人往往满意度更低:占了便宜的一方会觉得内疚,而被占便宜的一方会感到怒。比如在一段婚姻中,如果我们总觉得和伴侣比起来,自己付出的多而收获的少,那么可想而知我们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张的,研究发现这种紧张还会进一步加剧不公平的感觉,进入一个循环。因此,如果双方的付出和获益都是自愿的,并且双方一起做决定,那么他们的关系更容易持久而美满。
自我表露
深厚的亲密关系能够使我们更真实地展现自己,而不会担心失去同他人的友谊或爱情,这种特点在心理学上就被归结为自我表露。
研究发现,大多数人都会喜欢这样的亲密关系。如果一个平时很内向的人愿意和你敞开心扉,大部分人在这种情况下都会感到很高兴。与此同时,我们不仅会喜欢那些敞开胸怀的人,同时也会向我们喜欢的人敞开胸怀。如果我们没有机会得到这类亲密关系,那么就会有孤独的痛苦感受。相较于开心的时刻,我们在沮丧的时候更容易自我表露,比如生气、焦虑的时候。研究发现,人们之间存在表露互惠效应:一个人的自我表露会引发对方的自我表露,我们会对那些向我们敞开胸怀的人表露更多。
这样的自我表露有什么效果呢?心理学家认为,这样的方式——扔掉我们的面具,真实的表现自己——可以使人们的交往更加愉快。例如,当你和好朋友在探讨对自我形象恐惧时,那么我们这方面的压力就被舒缓了。
自我表露也是影响婚姻满意度的因素之一,那些经常敞开心扉的夫妇或情侣会有高的满意度以及更为长久的感情。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总是把最隐私的感情以及想法和自己伴侣分享”的夫妻,往往对婚姻的满意度最高。
以上可能并不是影响亲密关系的全部因素,但心理学家依旧为我们的亲密关系提出了改进的角度:比如每天挤出时间来聊聊当天发生的事情;克制自己的唠叨,尽量避免争吵;袒露自己并倾听对方的内心世界等等。
现如今,无论是亲密而持久的友谊还是爱情都在逐渐减少,与几十年前相比,现在的人们更容易独自生活、离婚或是拥有接连数段婚姻关系。我们在享受独立和寻求亲密之间来回切换,希望找到那个能够带给自己完美亲密关系的人,却不愿意维护一段普通的亲密关系。
法国有一句谚语:“爱情消磨了时间,时间也消磨了爱情”,面对逐渐衰退的爱情或是友谊,我们都应该做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