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知识>>正文
关于疫情的正向思考 信息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0年03月15日 17:48  点击:[]

 


心理学

疫情让人更加宽恕



前提摘要

 

新冠疫情以来,为了同学们的安全起见,各类学校不断推迟开学,利用网络线上上课,“停课不停学”。同时,由于同学们初次接触到新的教学模式,大都会有些不适应。但是,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对比了2019年和2020年的数据,发现自疫情发生以来,虽然人们情绪确实变得消极一些,但也有些特别的心理表现给我们带来希望。

 

No.1

“投入感”和“意义感”更多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认为,幸福由情绪、投入、关系、意义和成就5个成分组成。清华大学社科学院积极心理学研究中心开发了一套基于此模型的幸福测试,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10日,期间共收集了有效问卷3152份,男性1377人女性1775人。

undefined

把2020年1月1日标记为疫情开始,心理学家发现这段时间里国民的情绪确实消极了很多,但在成就、投入和意义这三方面有了明显提升,人际关系没有显著变化。

undefined

心理学家分析认为,虽然隔离在家减少了和外界的沟通、交流的机会,但目前网络发达,大家可以通过视频、语音联系,或者通过网上打麻将、玩游戏沟通,使得负面效应抵消,因此疫情对人际关系的冲击并不大。

另外,待在家里让我们有了比以往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每一件事中,不论是趁此机会好好学习、变着花样陪伴孩子、专注开发新菜品、利用时间锻炼身体,或是忙碌着线上办公……我们在无聊过后都开始投入地“做点什么”“做成些什么”,因为我们逐渐明白,投入、专注的生活更幸福,在当下更是如此。

意义感更不必说,我们常常觉得“死亡”距离我们很遥远,因此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总是把重要不紧急的事情一推再推。当生命处于危机当中,我们才有机会看到那个最有价值的事情。

平时我们大多是按部就班地生活,忙着手头的各种事情,只有在生死关头之前,才会唤醒对人生意义的觉察。所以在大灾大难面前,人们反而会有更多的意义感。

 

No.2

疫情激发国人多项优秀品格


 

美国心理学家克里斯·彼得森和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人类普遍存在智慧、节制、正义、人道、超越、勇气等六大美德,及创造力、自我控制、公平、善良、希望、诚实等24项品格。

基于此模型,清华大学开发了一套中国人品格优势与美德量表,在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8日期间,共收集了有效数据1.16万人次。

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危机来临时,为了应对随之而来的种种挑战,我们自身会调动很多内在的心理资源,让自己变得更加勇敢、自控力更强、更善于合作、更能够宽容别人、拥有更多的善良和希望。这其实与彼得森和塞利格曼的发现一致。

2001年发生“9·11”恐怖袭击事件后,虽然美国人陷入了恐慌和愤怒,但一个月后,灵性、公民精神、希望、领导力、善良、感恩和爱等7项品格有了显著提升。

可见灾难有时能激发人类优秀品格,尤其是公民精神、善良和希望这3个优势,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都在危机后有了显著提升。

通常认为,灾难来临之时,到处都弥漫着焦虑、害怕、无助和恐慌,但我们的研究结果却显示,灾难并没有让我们完全崩溃,反而让人们彼此间有了更多的合作,更加与人为善,更愿意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也因此更有了战胜困难的希望!

塞利格曼曾说:“人类是‘希望’的动物。”自古以来,人类也是靠着对未来的希望与信念,跨越了一次次挑战乃至灾难,走到了今天。灾难无疑是不幸的,但当下,我们同样有了更多信念、希望和团结来共同战疫,相信胜利就在前方。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中,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的团结一心,看到了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那我们青年学生能做些什么呢?想起鲁迅先生的那句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希望我们青年学生去发现更多美好的事情,做更多正能量的事情,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在家也可以尽自己的一份贡献,我们期待着早日在春色满园的河中医校园相遇。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