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拖延?
有一句话可以很好地解释:相比于今天,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
对于“拖延症患者”来说,这些场景可能并不陌生:
学习/工作的时候,总要磨磨蹭蹭一轮才进入主题,常常导致当天的任务完不成;
做着一件事时,容易被别的事情吸引,忘记了自己原本要做的事;
说好了要早睡,到点躺在床上却忍不住刷手机刷到很晚不肯睡觉;
准备开始做一项工作的时候,却顾虑太多,思虑再三而迟迟不肯开始;
总想着先娱乐,把任务堆积到deadline将至才加班加点熬夜完成。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存在拖延的现象,只是表现程度或轻或重。症状轻者能够在拖延心理出现后及时进行调整;症状严重者很可能已经将拖延内化成了生活习惯。
心理学家派希尔说:“习惯会变成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如果长时间拖延,人们便会从根本上习惯性地保持这种状态。”
习惯性的拖延,是因为懒、缺乏时间管理的能力。但是,影响习惯性拖延的因素,可能并没有那么简单,它可能源于更深层、更复杂的心理因素。
拖延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任务解决起来太困难,产生了畏难情绪而逃避问题;
完美主义,想把事情做到最好;
注意力不集中,易被外界诱惑吸引;
做事缺乏计划性,容易被琐事干扰;
不管拖延的原因什么,其结果都不尽人意——效率低、事情永远完不成、总是要熬夜通宵赶任务。拖延带来的不仅仅是无法完成的任务,往往还有无穷无尽的懊悔和将人吞噬的负罪感。
拖延者可能会陷入这样一个怪圈,后悔不及早完成工作——下定决心改掉拖延的坏习惯——遇到事情却又因为种种原因一边心焦一边继续拖延下去,如此循环往复……如果遇到重要问题拖延不解决,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而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拖延带来的低执行力,会让人处于自我消磨的状态,永远活在未来,却轻易地毁掉现在。不想被拖延毁了你的人生,就必须找到拖延背后的原因,并改变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