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是一种美德。
但在很多关系中,你对别人好,其实是在为破坏关系埋下伏笔。对别人好,是会破坏关系的。
当你对别人好的时候,你就会无意识的期待他也能用同样的方式对你好。不然,你就会有攻击性流出来,破坏你们的关系。
关系的动力之一就是:如果你不能如我所愿,我就想把关系破坏掉。
李荣浩在《麻雀》里就叙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为给你取暖,我把翅膀折断,我遭遇那些苦难,你却坐视不管。
多么大的抱怨。我为你付出了翅膀,你怎么可以不管我??!
在亲子关系中。有位妈妈会对孩子不写作业而愤怒。愤怒背后,经常有这样一个委屈:“你为什么一点都不体谅妈妈的良苦用心呢?”
可是孩子为什么要体谅你的良苦用心呢?
这位妈妈平时也特别体谅自己的孩子,冷了怕冻着,热了怕烫着,对于孩子的需求都尽量的满足,能放在第一位就绝不放在第二位,非常体谅自己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疾苦。
于是,她也会无意识的升起同样的期待:“我平时特别体贴你,你为什么不能体贴一下我呢?”
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有更多的愤怒和委屈也是因为如此,他们觉得为我们付出了很多,可我们却是那种不懂感恩、不懂体谅的人。
即使在普通人际关系中,这个现象也存在。有的人会难以理解别人的发火,他们潜意识里有一个很深的信念就是:
“我对你想愤怒的时候,都是尽量在忍着。你为什么不能像我一样忍着呢?
我想对你发火的时候,都要照顾到你的感受不想去伤害到你,你为什么在想发火的时候不能照顾下我的感受,不去伤害我呢?”
你可以去观察你每次委屈、生气、无助,背后有没有一个这样的声音:
我都是为你……/我对你从来都是……,你为什么不能也这样对我呢?
其实你对别人付出越多,就越会成为将来你要求他同样回报你的资本。
我们从小就学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你对我好,我对你好”的理念,这是非常正能量也是非常和谐的社会需求。
我们可以在别人对我们好的时候,铭记于心,回报别人,但你却无法以此去要求别人,因为别人很有可能无法遵守这样的规则。
其中原因有2:
a. 他不知道你在对他好。
你很多的付出,很遗憾,别人都是不知道的。
你本来很累了,但为了照顾他,你还是会忍着自己的累去做。
可是在对方的体验里,只是如往常一样一个正常的小事,并没有体验到好或不好。你本来想发火但你忍住了,在对方的体验里就是:你很正常,什么都没做。
有很多次,你忍了,想着算了吧,不计较,不想伤和气。但是,在对方的体验里却是:你本来就理亏,所以闭嘴了。他反倒觉得自己很有道理。
b. 他觉得你热爱付出。
接受你的好,是在成全你。
这时候对他们来说,不打断你的好,就已经是在对你好了。就像有的雷锋们需要成全自己的价值感,老奶奶就会成全他过马路一样。
在亲子关系、父母关系、伴侣关系和其他关系里,我们当然要对别人好,这是和谐与长久的法门。只是你要注意,要去觉察:
a. 你的付出,是在委屈自己吗?是在忍耐吗?是心甘情愿的吗?
但凡你有一点委屈、不情愿的付出,你日后都会希望他同样的委屈自己,来对待你。
b. 当你这么付出后,如果他还是对你有糟糕,或者对你有很坏的时候,你能接受吗?
如果你付出后,希望他有感恩、希望他喜欢你、希望他改变对你的态度,这些隐藏的期望都会成为你更委屈和更愤怒的资本。
真正的付出,是要放下期待的。我对你好,仅仅是因为我爱你:此刻我爱你,所以我想对你好。至于你以后怎么对我,那是你的事。
我对你好与你对我好是两个独立的事,不应该形成绑架。你的付出,如果放不下对对方的期待,那就不要去付出。
有的人觉得付出了不去期待是很难的,实际上难的不是不期待,而是“优先于自己”。在自己和他人之间,我们很难优先考虑自己。
我们习惯性的优先考虑别人,然后又习惯性的期待别人优先考虑我们。
关系中最难的事情,其实就是:我,比,你,重要。
我们当然要去对别人好,但对别人的好不要超过你自己,这时候你就能不去期待了。
当你能允许自己比别人更重要的时候,你才能允许在别人的世界里,他觉得他比你重要。每个人都优先于为自己负责,才是和谐关系的最终答案。
允许别人他自己比你重要,别人在为自己考虑拒绝你的时候,你也就不会太委屈受伤。
(作者:丛非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