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辅导>>学习心理>>正文
为什么你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信息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1年09月17日 10:22  点击:[]

"为什么大多数人宁愿吃生活的苦,也不愿吃学习的苦?”

这问题的答案,有无奈,也该有反思。

一、生活的痛苦使人麻痹

    学习的痛苦让人清醒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受到生活的苦是被动的。无论是否努力,无论是否抵抗,虽然生活的苦也会变化,但必须应对的这种苦痛,久而久之会让人变“习惯”。被麻痹后,知道这样的煎熬一定会来,那等着应付就好了。而学习的苦,是在于人要逼着自己开辟新的痛苦领域。在生活的苦会如约而至的基础上,这看似是在给痛苦加码。宁可习惯日复一日的痛苦,也不想被痛苦锤醒,是人想待在“舒适区”的惯性。习惯是欣然的接受,麻木是无奈的顺从。

 

 

第一种心理背景,是延迟满足的能力低下。

这是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的能力。20世纪60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Walter Mischel设计了一个实验,对象是幼儿园的十名儿童。十名儿童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放着曲奇饼、糖果、棉花糖。研究人员说,他们可以有几项选择:

1、马上吃掉零食;

2、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这样就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

3、孩子们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了不到三分钟就选择放弃;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另一些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15分钟后,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得到了兑现的奖励。急着吃糖,就像只愿沉浸在生活中不思进取 ——延迟满足能力低下的人,更愿意满足于即时收益。眼前的生活虽然困苦,即便工资只有两三千,也是可见收益;而学习就像需要等待15分钟才能获得的奖励,需要付出时间成本,收益也是未来收益,虽然可以遇见但是不能立马得到。“预期决策思维”的缺失,让人只看眼前好处,忽视当下苦痛背后潜藏的巨大价值。

 

 

第二种,是妥协于“低配”的适应性心理。

成长经历中,能被觉察到的、或是无意间接触的信息,都在无形中影响人当下如何思考,怎样反思以前的经历,如何对未来产生把控。有实验人员将跳蚤扔进罐子里,它们跳起的高度是自己身高100倍以上。但如果用一个玻璃罩罩住跳蚤,它们跳起的高度就只能保持在玻璃罩高度以下。三天后,即便打开盖子,也没有跳蚤跳出来。大多数人避开了学习的苦,是因为曾经在学习上遇到挫折,于是内心暗示自己在这方面没有天赋。在后来的人生中再次遇到需要学习的地方,过往的经验让人第一反应是遵从生物的趋利避害的本能,将学习抛弃。就像被玻璃罩局限的跳蚤、只记得电击痛苦的狗,即使没有了障碍,内心深处仍有一个屏障,让自己无法逾越。对归因的思维方式偏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一个人的潜在可能。

二、必须吃生活的苦

    客观上限制了学习的条件

不得不承认一个更现实问题的存在:通过学习改变命运越来越难,所以很多人选择不吃学习的苦。素质教育的压力下,课外教育的投入,也成了竞争力的资本。有能力得到更优质教育资源的家庭,在良好的循环中,生活的苦相对增量只会更少。同样的时间内,有条件的人可以把资源用在提升自我,而资源相对匮乏的人,时间已经全都用在了应付生活的苦上。

美国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为了探求贫穷的真相,隐姓埋名,体验低薪阶层如何生活。她去了不同的城市,换了零售、清洁、老人服务等六种工作,最后发现自己陷入困局:因为没钱,要住在偏远的地方 → 花费大量时间在上班路上 → 用于提升自己的学习时间和发现更好工作的机会越来越少 → 想要做更多兼职来应对生活的成本 → 沦为工作机器,心理崩溃,选择放弃……吃生活的苦,耗尽了时间、钱财、精力,让人没了吃学习的苦的机会。而这种现状越加深,越会让人从环境找问题,而非自身。

生活的苦,也有质量之分。有一些苦让人从自身寻找问题,选择利用反省的思维方式;另外一些,逼着人从环境找理由,陷于可能存在的威胁中,无法站在跳脱的角度进行反省。

常把生活的苦归咎于环境的影响,也渐渐让人不能理解,学习的意义不只在于改善生活。读书带来的工具性价值有限却直观,而大多吃不下学习的苦的人,看不到它给人更高层面的存在意义带来的提升。

三、即便艰难

    学习仍是改变的最好方式

没有选择吃学习的苦,在很大程度上会让人吃到更多生活上的苦。

10年前,安徽考生徐孟南在高考考场交上白卷求“0分”,之后做过组装广告箱、制造井盖、包装卫浴产品、生产说明书的工作。期间,他结婚生子又离异,在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后,2017年3月25日,他重新走进了高考考场,被一所大专院校录取。“我只是在一个环境里,一个状态下,活得太久了,没有什么新鲜感了,所以想去上学,想经历一些不一样的事情,过不一样的生活。我不喜欢在一个模块里转悠,让我很痛苦。”说出这些话的徐孟南,生活并不拮据,有时他月收入能上万,生活质量不算太差。而生活的平庸和细碎会让人感到厌倦,想产生改变的最有效利器,是学习。

一位93岁的上海爷爷被人拍到和外国人对话,他发音标准,口齿清晰,面对镜头说,“stops learning is old, keeps learning stays young.” (停止学习让人衰老,不断学习才能永葆青春)多少人,还没轮到变老的年纪,就已经因为未老先衰的心,断了提升自己的路。

学习的意义不止在于达成所谓生活品质的提升,它的价值,在于给人更多本想不到的可能。学习的过程或许痛苦,但是选择做主动接受学习中的苦,生活中的苦即便还在,意义也会变得不同。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