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知识>>正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信息来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13年10月25日 10:22  点击:[]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对于心理健康,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是指个体的内部心理和外部行为的协调,并适应社会准则和职业要求的一种良性的持续的状态。

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所说的心理健康,并不是没有失败、没有痛苦、没有冲突的绝对十全十美状态,而是能在各种失败和痛苦面前进行有效的调节,保持良好状态。比较公认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以下八条。

智力正常:思维符合逻辑,说话有条有理,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适应周围环境。

情绪健康:情绪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心情愉快,对生活充满希望,富有朝气;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

意志健全: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果断的作出决定和解决问题;能面对困难和挫折,并采取合理的方式应对;具有良好的自制力。

人格完整: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协调。

自知自爱:能够客观的评价自己,既能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能接纳自己的缺点;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正视现实,积极进取;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等,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人际和谐: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和亲密家人;能客观评价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善于合作。

适应正常:面对现实,对周围事物有客观正确的认识;与环境保持良好接触,能有效的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根据环境特点和自我意识努力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应具有与年龄和角色相适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正确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应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标准的相对性,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也并无明显界限,而是一个连续化的过程;二是整体协调性,把握心理健康的标准,应以心理活动为本考察其内外关系的整体协调性;三是发展性,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个体发展到某个阶段时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其症状可能会随着个体的发展而自行消失。

对多数大学生群体而言,在人生的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心理问题是正常的,不必大惊小怪,应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及时调整,积极矫正,许多发展性心理问题都是可以自行解决的。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