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资源>>名著导读>>正文
《人对意义的寻求》 信息来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13年09月25日 17:09  点击:[]

书名:人对意义的寻求

作者:维克多.弗兰克

译者:赵可式

出版社:三联书店(1991)

作者简介:

维克多·弗兰克 (Viktor Emil Frankl 1905.03.26-1997.09.02),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 - 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的创办人。出生于奥地利维也纳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因心脏衰竭逝于奥地利维也纳。

内容简介:

弗兰克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里的一名俘虏,《人对意义的寻求》一书正是作者对集中营历炼和浩劫的描述,同时,也是俘虏编号119104的他,在牢狱生涯里发明“意义治疗法”经过情形的忠实记载。弗兰克的双亲、兄长、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只剩下他和妹妹。这样一位丧尽一切、历劫归来的生还者,这样一位历经惨绝人寰遭遇的精神医学家,他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必然值得我们洗耳恭听。

书中甚至没有那种屡经描绘的大恐怖,而是着眼于对包括作者本人在内的营中俘虏,为图生存而奋力挣扎的艰辛的关注。由于所有的事实都建立在一个具体人物的经验之上,这些事实连同整本书一道,都具有了可信度和特别的深意。更为重要的是,弗兰克在寻找并肯定生命的意义时,还正视并归纳出了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生存挫折”,认为由无意义感和空虚感捏合而成的生存空虚,是现时代人们看不清或看不到生命意义的原因所在。弗兰克在书中反复强调:无论处境多么悲惨,我们都有责任为生命找出一个意义来——这正是他“意义治疗法”的精髓。弗兰克不仅为我们指出了问题的症结,也找到了解决的方法。

《人对意义的寻求》中有不少感人的描述,读后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作者在奥斯维辛过第二夜,在疲惫已极的熟睡中被一个醉酒舍监的陈腐歌声吼醒,继而在短暂的寂静之后,听到一支小提琴幽幽地奏出一首凄怨欲绝的探戈乐曲。弗兰克不禁随着琴声掩泣,因为,当天正值弗兰克妻子的24岁生日,妻子身在奥斯维辛的另一区,与弗兰克咫尺天涯却不能相见,音讯全失。承受着如此悲痛的弗兰克,不仅自己对生命的意义坚信不疑,还关爱到他的难友们。他在牢中与难友一同举行过一次“集中营治疗会议”,劝导难友“任何人只要活着,就有理由去怀抱希望”,“不论经历了什么,都可以成为来日的一笔资产”。他谈到未来及其阴影,更提到往昔和往昔的一切欢乐,也谈到“过去的光辉如何照耀着此刻的昏暗”。他认为人类的生命无论处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其意义。这种无限的人生意义,涵盖了痛苦和濒死、困顿和死亡。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