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资源>>心理人物>>正文
马斯洛 信息来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13年10月18日 16:47  点击:[]

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1933年在威斯康星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代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著有《动机与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性能达的境界》(1970)等。

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又称“人格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通过对一些杰出人物以及他们的习惯、特点、个性和能力的研究,得出了精神健康的定义,并提出了人的动机的理论。他的人格理论是建立在他的需要和动机学说基础之上的,并说为需要是人格的核心。故他的人格理论又被称之为“人格需要层次说”或“人格需要层次理论”。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满足。潜能要求实现是马斯洛人格的理论的基本点,这种学说强调个人的潜能、创造力、理想和信念的实现。

马斯各指出人类价值体系中有两类需要:一是低级需要或生物需要。另一是高级需要或心理需要。马斯洛曾先报到两次提出需要层次的理论,归纳起来可分为七个层次,按低级到高级排列,呈一个金字塔的阶梯的结构形式:

(1)生理需要:对食物、饮料、氧气、睡眠和性的需要。这是人的需要中最基本的、最强烈的、最明显的一种,是对自下而上的需求;

(2)安全需要:对安全感、稳定性和摆脱恐惧、焦虑的需要;

(3)归属和爱的需要:对恨属感、爱情、友谊和摆脱孤独的需要;

(4)尊重的需要:自尊的来自他人尊重的需要;

(5)认知需要:认识和理解的需要,其中认识需要是基本的;

(6)审美需要:对真、善、美追求的需要;

(7)自我实现的需要:对实现自己的潜能、创造力、理想和偏偏的需要。

马斯洛把前四种归为基本需要(因缺乏而产生的需要,)把后三种归为发展需要(存在的价值或后需要)。他认为,只有最低一级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必须首先得到满足,第二级需要才能出现;一二级需要满足后,第三级需要才会出现和发展。马斯洛认为这种需要发展模式是天然的,但同时也承认这个层次排列可能有例外,例如:创造性的人的创造驱力比任何其他需要都更为强烈,也有人的价值观和理想是如此强烈,以致他们宁愿死也不放弃它们。

在一定意义上讲,需要的层次越高,其社会价值也越大,越少自私。自由创造和自我实现是需要层次结构中的最高需要。所谓“自我实现”是人的天赋、能力、潜力的充分开拓和利用,是使合的完成,是个人自身中的统一、完整和协同的一种不间断的倾向。旨在使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和人格臻于完美,最后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是个性形成的动力。这个由低级到到高级的运动发展过程,便函构成了所谓的“生长”而达到完美人性的实现,只有充分实现个人的全部潜能,即实现人性的全部价值的人,才能成为自由的、健康的、具有顶峰状态的人会比平时更有决断力,更专心致志,更能经受得住别人的反对,对自己更有把握。对观察者来说,这个人看上去比平时更可靠,更可倚仗,更可信赖。进入顶峰状态的人不但觉得自己变得更好、更坚强、更统一了,而且在他眼里,整个世界年上支也更美好、更统一、更真实了。马斯洛认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工作,有发明,有创造,成为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的人。马斯洛相信,大多数人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和倾向。然而,尽管事实上好像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潜能,却只有少数人能达到自我实现。部分原因是:人们对自己的潜力全然不知,他们既不知道什么是有可能做到的,也不理解自我实现会给人带来什么好处。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指出个体的需要逐渐由低级向高级发展需要,特别是高级需要的实现与人格的形成有关联等,这是马斯洛的人格理论合理性的一面。但是,正如实验社会心理学家所批评的,马斯洛研究的对象是经过挑选的特殊的人,这就使其结论缺乏全面性科学性。另外,马斯洛过分强调人的价值上一种先天的潜能,对社会生活条件重视不够;还有,他的需要层次并没有囊括人的全部需要,特别是他强调需要的生物学性质,没有指出需要的反映实质和社会性。此外,马斯洛把自我实现者的一系列特征过分美化了,是一种理想的人性论的表现。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