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通过互相交往与相互作用形成的人与人的直接心理联系。大学生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殊产物,是其大学生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交往需要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对于新人学的大学生来说,大学校园是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远离了父母,远离了昔日的师长同学,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这使他们既怀念昔日的亲情、友情,又渴望新的友谊。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增加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需求。同时随着身心的发育成熟,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迅速发展,大学生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对自己以及周围关系有了新的认识。由于自我意识尚不健全,他们需要参照其他人来审视自身和对照外部世界,同时随着发现自我的惊喜,他们也开始意识到自身的孤立无援。孤独感的产生也加强了大学生对人际交往的渴求。自我意识的发展所带来的独立意识的增强,使学生逐步摆脱了对父母、老师的依赖,但同时对同龄人的依赖有所增}{=,需要在新的环境中获得同伴的友谊。并且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走向社会,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需要还从大学扩展到社会生活之中,他们既要学会怎样与社会上的人们交往,又要从他们那里获得生活的经验和知识。
1.人际交往能力的含义:人际交往能力是指妥善处理组织内外关系的能力,包括与周围环境建立广泛联系和对外界信息的吸收、转化能力,以及正确处理上下左右关系的能力。
2.人际交往能力的种类:主要包括:(1)表达理解能力。表达理解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将自己内心的思想表现出来,还要让他人能够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想法,其次就是理解他人的表达。一个人的表达能力,也能直接地反映出其适应的程度。(2)人际融合能力。表明了一个人是否能够体验到人的可信以及可爱,它和人的个性(如内外向等)有极大的关系,但又不完全由它决定,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意味。(3)解决问题的能力。当前独生子女的一大弱点是依赖性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差,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弊端,因而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交往能力。
人际适应,是个体在脱离熟悉的人际环境,进入新环境的转变中,能否建立起协调的人际关系的表现。我们运用自编的大学生适应能力情况调查问卷,在第二学期对我校750名大一新生的入学适应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大学新生的适应现状作如下分析:
1.社交能力。所谓社交能力就是指与他人传递思想感情与信息的能力,是对人际关系的感受、适应、协调和处理的能力,主要包括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控制能力三个层次。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它作为一种准社会的形式对学生的社交能力有极大的锻炼。调查显示,在表达方面,有21.3% 的同学在看不见熟悉的人或没有熟人在身边会手足无措,感到恐慌不安。这说明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不能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在认知方面,有25.O% 的同学总希望有人和自己闲谈,有20.O% 的同学在别人家吃饭会感到别扭,说明同学们还没有很好的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能力。在控制方面,有93.75% 的同学能宽容他人包括朋友,87.5% 的同学能够听从别人的劝告而不会一意孤行。这表明同学们已有了较强的控制自己表达和情感的能力。以上六个问题的调查显示,大学新生经过一学期的适应,在陌生场合及与陌生人交谈时的不安情绪明显减少,个人社交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而要想增进自己的社交能力,一方面要提高对自己及别人的需要、思想、感受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亦要细心观察不同的情景和人物,分辨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加以理解分析,以加强对千变万化的社会环境的掌握。
2.自信心。自信心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自信心的建立不是天生的,更不会随心而得。大学生的自信心与他的成功概率成正比。自信心越强,越能够不畏失败,不怕挫折,不懈进取。自信心越大,越能够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进取激情,排除一切障碍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整体来讲,目前大多数同学都对自己有较明确的评价,且充满信心。例如:关于家庭出身在过去一直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中9o%对这个问题很坦然,很少有自卑心理。可是,有40%的同学经常犹豫不决下不了决心,25% 的同学被人认为不机灵,30%的同学会因做错事而长期悔恨自己,还有相当一部分同学会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紧张的声音发哑或总认为别人误会自己。这可能是由于这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对工作认识不深而表现出的犹豫与自责。因此,自信心的培养首先要正确看待成败得失,即使失败了也不要灰心丧气。其次要正确的评价自己、看准自己的优缺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才可能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再次,自己所确立的目标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只要把自身目标纳入到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大道上,通过自身不懈的努力和追求,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3.精神状态。精神状态是指对生活、学习及工作的热情程度和对日常所处的一种心理状态。经过半年的时间,绝大多数大学新生对大学生活都基本适应。但是,仍有20% 的同学会因考试或被提问而紧张的出汗,17.5% 的同学会因课业压力过大有厌学情绪及因担心挂科感到焦虑,还有10%的同学因为考试失败而自卑。这表明学业压力大、对所学专业兴趣低及激烈的学习竞争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心理压力。另外,有10% 的同学在看见不熟的人会使工作不能进行下去,12.5%的同学会经常有恶梦,还有高达75% 的同学在因心理紧张时会出差错。这说明入学后对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紧张及长期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此外,还有17.5% 的同学对各式标本有极度的恐惧,这对于作为医学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要尽快地克服这种心理问题。良好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大学新生要学会面临很多改变,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适应新的环境,适应改变是每个大学生都要经历的过程,应该积极努力的应对,而不是消极抵抗,甚至被这些打垮。
4.调整能力。调整能力是人到了某个新环境或遇到某些新问题而尽快做出反映并决定处理的能力。调查发现,步人大学后大部分同学都能适应和面对新的生活学习环境。随着生活经验的丰富,遇到不快和挫折能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很少出现无故发怒、暴跳如雷的现象。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30% 的同学会因不愉快的事情缠身而解脱不开,25% 的同学会因处境艰难而沮丧气馁,还有40%的同学会因受到别人的批评而心慌意乱。这表明人际关系紧张会导致大学生产生自闭偏执的心理,另外对新环境产生的适应障碍也是导致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之一,还有家庭及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也会成为诱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因素。此外,情感问题带来的压力已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表明,有10% 的同学会因失恋或遭人拒绝而一蹶不振。因此有效正确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对大学生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如:确立一个实际有效的目标,使心里指向集中于一处,无形中会转移注意力,削弱心理问题对心理的影响;正视学习生活的压力,遇到问题应不断进行心理调适,始终以乐观、坚强、自信的态度对待生活;转移注意力,学会自我宣泄。还有就是正确对待情感问题,大学生应鼓足勇气向家长、老师及专业人士请教,或积极参加学校设立的心理健康社团,以及时消除因对这些现象的困惑而导致的心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