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成长故事>>正文
对不起,从来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 信息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1年07月16日 16:09  点击:[]

1、原生家庭不该是一切的背锅侠

许多人将自己目前不太理想的生活状态归结为是自己的原生家庭不好。

有人说:

“就因为我爸爸脾气太暴躁,所以我现在也很暴躁,我老公总是拿这个说事,怪我不够温柔,不会控制情绪。”

她的老公怪他不温柔,她怪自己的爸爸脾气太暴躁,这是她对于她生活状态的解释。

这在逻辑上似乎行得通,但是这样的解释对她的生活会有帮助吗?

很多人知道了原生家庭,像是给自己的不幸找到了源头,拼死拽住这个源头,在内心里嘶吼:“爸妈,是你们害了我,你们要为我的人生负责!”

这种将原生家庭当作复仇的子弹,是对自己生命的极度不负责。

心理学引出“原生家庭”一词,是要帮助我们更了解自己,更理解他人,并非是用作批判和怨恨之用。

弗洛伊德强调童年经验在人格形成中的重要性,认为个人生活的不幸可以在其过去的经验,尤其是童年时期的经验中寻找根源。

然而,在过去我们的文化中,几乎没有哪个家庭接受过这样的思想洗礼,因此很多抱怨父母不够好的儿女,根本不明白他们父母经历的家庭模式是什么样子,他们自己的父母留给了他们哪些不好的烙印。有些家庭里有世代流传下来的家族问题,比如暴力,道德品行不良等等,代代相传,很难去追根溯源,即便追朔到,人已做千古,也无法把人揪出来问责。千万个家庭,千万种模式,而这些模式就成了家族的基因一样,在不断复制和传承。

2、没有绝对好的时代,也没有绝对好的教育方式

八十年代以前,由于孩子众多,大人忙于生计,大部分孩子都是放养的状态,谈不上真正的教育。后来计划生育实施,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孩子的地位空前逆袭,家庭里父母祖辈集体呵护,天天鸡鸭鱼肉,掏心掏肺唯恐怠慢了孩子,却养育出一批一批的巨婴型成人。这两种模式,从心理学上分析,都是对孩子不利的模式。前者对孩子的忽视,可能引起其内心爱的缺失;后者对孩子过度的保护,阻碍了他向独立人格的健康发展。现在进入第三种家庭模式——国家开放二胎政策,而且西方文化的涌入,让更多的家长吸收了新的养育知识,进入了科学的模式。但是,这并没有孵化出更多完美的家庭和孩子。反而因为应试教育的空前压力,引发了很多的家庭矛盾,导致了更多的心理问题。

这衍生出一个结论,没有绝对好的时代,也没有绝对好的教育方式。钢琴家郎朗,童年里为了实现父亲的音乐梦想,从小被逼苦练钢琴,完全没有任何游戏和玩耍时间。很难评判郎朗父亲的教育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但是郎朗依靠自己的倔强和努力成就了比他父亲更精彩的人生。

如今面对被父亲棍棒逼迫的弹琴岁月,郎朗已经豁然开朗,毫无怨言,这不得不引出另一句话,教育本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不适合。原生家庭固然重要,但什么才是真正好的原生家庭,却只有停留在理论上的答案。

3、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

很多人是带着对过去的恨在生活,当恨太多的时候,爱就无法进入,而一个没有爱滋养的生命,要么走向枯萎要么走向灭亡。若想要让生命重获力量,就要先放下恨,内心无恨,就是疗愈的开始。有哲学家认为,童年决定了我们生命初期的生命质量,但成长却是我们自己一辈子要去完成的事情。有些人会将自己留在童年期,一直纠缠在对父母的怨恨中拒绝改变和成长,而有些人,为了追求饱满而幸福的人生,从童年的茧中奋力挣脱,活出了自己喜欢的模样。

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说,好的人生,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状态;是一个方向,而不是终点。换句话说,人生其实就是不断突破和成长的过程,童年不是决定人生的枷锁和终点,决定我们人生方向的,不是原生家庭,而是我们自己。因此,我们可以尽力为下一代创建一个无毒无害的原生家庭,但是我们无需将上一辈的问题,来当作我们拒绝成长的借口。那么我们该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伤害,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呢?必要的时候我建议你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求助。咨询师会跟着你回顾童年,引导你探索原生家庭在你人生中造成的影响,找到那些过不去的坎是什么造成的,找到你放不下的关键原因。你会落入一个安全、尊重、包容的怀抱,咨询师将会带领你学会接纳自己,接纳自己的过去,接纳自己的当下。这样你才能创造更明朗的未来,走出原生家庭带来的循环。(信息来源:壹心理)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