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 5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中心动态>>正文
清明,学会好好地告别 信息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0年04月04日 15:03  点击:[]

清明,春分后十五日

是中国人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

这一天,人们穿过山,穿过海

穿过一切,只为回来

和离世的亲人们

再一次告别

在疫情影响下,这个遥寄哀思、悼亡怀人的日子,也因此有了一层格外沉重的特殊涵义。新冠病毒夺去很多人的生命,让很多家庭痛失父母、爱人、子女。更有一些医务工作者和抗疫工作人员,为此而殉职牺牲。那许许多多的面容和身影,永远定格在了2020年初春。

那不只是一个数字,一个名字,一块碑。每一个逝者的过往,都是生者的哀思。疫情防控的特殊时刻,许多人将无法去墓地祭扫,那些逝去的微笑,那些生前的故事,那些诉说与倾听,那些牵挂与想念,在清明这个日子里,隔着或远或近的距离,慢慢地回忆,轻轻地触摸。

告别,为了逝者,亦为生者。对逝者而言,最好的怀念是记得,也是放下——告别伤痛,战胜疫情,回归正常生活,更好地活着。如此,才能告慰逝去的亲人;如此,才能让抗疫牺牲者安息。离去的亲人,希望每一个生者幸福健康;奉献生命的勇士,将生的美好给予他人。坚强、更有意义地活着,是每一个生者的责任。

今天,让我们缅怀、哀悼,一起默哀3分钟,向已故的抗疫英雄们致敬!

告别

告别,大概是几个月大的孩子就会的技能了吧,小手在空中一抓一握,或者张开五根小指头,手心拍在自己嘴巴上,夸张地学着大人告别的姿势,用肢体语言填补语言的空白。

我们很早就学会了挥手说再见,但有些人也许穷尽一生都学不会告别。我们把告别当作一种维护体面的礼仪,却很少探究它存在的其他意义。

在所有的告别里,我想和你聊聊关于生死的告别。也许对死亡的避讳也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因为他们除了按照礼仪要求或者大多数人都遵守的规矩来给这件事、这个生命做一个结尾之外,大概也不知道要如何面对这样的情绪,不知道该如何告别。想做的事情早已来不及做,想说的话却依然说不出口。害羞的中国人,包括我,似乎更擅长把所有的煽情都贡献给体面的场面,留给身边人的只有缄默的含蓄。

“孩子,我还有最后的话想对你说。”

此时,请不要拒绝。也不要用“您别说这些,一切都会好的”去安慰和逃避。也许他想听的不是这些,真正有效的沟通也许会因为不愿面对而失去最后的机会。

548E

关于悲伤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那时朦胧记得事,奶奶的母亲去世,我应该叫曾祖母,奶奶带我去葬礼上,在场的所有人都哭得厉害,因为基本不怎么和曾祖母相处过,况且那时候并不知道什么是悲伤难受,更不理解生死的意义,只知道在这个场合我也应该哭,可是我哭不出来,就学着大人模样跪在地上,把头使劲地往地上磕,我想磕疼了就哭了,可是就是怎么也哭不出来。

第一次把离别领悟到痛彻心扉是2006年叔叔的意外去世,交通和网络的发达让我们对于“重逢”的态度变得有点自信,抛开“生命无常”这一不断被验证的事实,有多少人在依依惜别的时候承诺的再见都因生活忙碌给遗忘了。这些年,从叔叔的突然去世我体会到了珍惜和身边在一起的日子,明白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看到了我的妹妹,一个孩子一夜间突然长大的心酸。从姥爷的去世我知道了有些遗憾真的再也弥补不了,姥姥的离去,妈妈对着我说了一句,“孩子,我再也没有妈妈了。”让我瞬间泪目,感悟到了每个孩子对母亲天生的依赖,妈在家就在。

我们早就明白,这样的离别迟早会来;但仍旧逃不掉无可奈何的悲伤,不论面对匆匆的不告而别,还是早有预兆的解脱——离别到来的那一刻,我们总是有太多的放不下。

CED7

关于告别

不只是生离死别需要我们慎重地告别,每一段经历,遇到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好好地告别。“人们在讨论‘有朝一日’的时候,真正的意思就是‘永不’”。我们用“再见”来得体地逃避告别,但却躲不过遗憾。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提前妥帖地处理自己的遗憾,好好地告个别呢?

清明既是寄托哀思的日子,也是走向新生的日子。春回大地,生机勃发,我们带着对逝者的思念,迎候生命的生生不息。作为生者的我们,用心过好这得来不易的平常日子,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怀念。

清明节的到来,凝聚了我们深沉的哀思,也意味着春天真正来临。我们在这个冬天所经历的一切,是悲伤的记忆,是告别亲人的不舍,也是坚定抗争中生命的顽强与不屈。带着逝者的遗志,我们不会被轻易击垮。严冬之后,必有万物复苏,必有夏花烂漫。

燃一缕思念的烛火,愿逝者安息;带着思念前行,愿生者坚强。

清明时节,向逝者告别。

今天我们进行的话题讨论主题是寻梦, 同学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感悟和故事,讲述自己对故人的追忆,谈谈自己对生命的感悟。

9254

我们将选出最打动人的三条留言送出精美礼品,开学后统一领取。

(活动截止时间:2020年4月6日)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