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辅导>>生涯规划>>正文
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对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影响研究 信息来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13年09月25日 23:17  点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毕业生的日益增多,大学生就业是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自2000年以来大学进行改革,扩招后大学生人数逐年增长,另一方面则跟现在学校就业工作尚不完善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学校的就业工作以毕业生就业率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就业工作在毕业生离校前一年时间里集中开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局限性和滞后性。而大学生在学校期间,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对自身和职业的了解程度较低,缺乏职业规划,对就业、未来等较为盲目。事实证明,面临就业时比较成功的学生往往在大学期间就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具有明确的规划,并结合规划对专业学习和知识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调整。由于大学生对职业规划设计了解较少,所以很难将这些理论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导致盲目就业、缺乏就业竞争力。因此大学生就业是常场出现:对就业方向没有明确的目标。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用人单位的需求和就业市场感到无从下手,仅仅以就业为目标,而不是结合自身情况完成合理的择业。大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先就业、再择业”,反映出了大学生在毕业之初的盲目,也必然导致了学生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往往做不长,流动性增强。用人单位也常常感慨留不住人才,大学生在初期掌握了一定工作经验后,以更换更好的工作为目标进行择业,某种程度上来说又增加了整个就业市场的竞争。2、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够,动手能力差。一部分大学毕业生仅仅掌握了书面知识,不重视社会实践,明显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基本需求。

为此,解决就业难,就必须解决目前存在于个人求职者身上的种种问题,就业压力大,就客观要求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就业指导,重在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

开展系统科学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强化大学生职业规划意识,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设计,帮助大学生充分地认识自己,促使大学生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和了解自我的基础上,制定出明确的职业目标,客观地分析环境,科学地树立目标,正确地选择职业,运用适当的方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克服就业中的困难,顺利就业。

一、明确就业方向,确立清晰的职业目标

随着社会的发展择业就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只有成绩良好而又在就业前经过充分准备的人,才能更好的面对社会的选择,从而在就业的基础上取得进一步择业的成功。美国心理学教授约翰•霍兰德将个人的职业性向划分为实际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开拓型和常规型六种,同时,他将职业类型也相应地分为上述六种类型。职业性向理论强调个人的职业性向与职业类型的相适应。[1]

社会中的各种职业都可以与以上六种职业性向相对应,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职业性向与职业间的联系。据笔者了解我国现有的大学生中,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着清晰认识的尚在少数,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就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盲目性。或者说,更多的是职业在选择大学生,而不是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去选择职业。

针对大学生职业规划进行的调查显示,51.4%的大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只有模糊的想法和愿望,17.6%的大学生对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感到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只有27.6%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3-5年的职业规划。[2]而2004年4月,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当代大学生第一份工作现状调查》表明,有50%的大学生在就业后1年内更换工作;75%的大学生在就业后两年内选择跳槽;33%的大学生毕业时的就业根本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是为更好的择业做准备;16.3%的人毕业时的就业只是被动的由招聘方进行选择,对自己的未来处于不确定状态。[3]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就是对自己的深入了解和把握,只有充分的认识自我,才能尽早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最大程度上的达到预期的职业选择。

二、增强就业竞争力

合理的职业规划设计应该首先对自身有着充分的了解和认知,结合职业规划理论,来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的重要内在因素。因此,大学生要先对自身优缺点进行分析,正确认识自身特点,确定就业方面和择业目标。

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就是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应加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使大学生们尽早树立明确的奋斗目标,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各种职业的发展空间、社会最急需的职业以及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等,从而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丰富,将来的就业更有成功的机会。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应该及早规划、充分规划。改变以往不规划或规划较晚的现状,从入学伊始大学生就应该结合自己对未来的要求,在学好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去考虑应该如何对自己的知识结构进行有计划的完善,从而对大学时间进行有目的的分配和规划。事实证明,就业时有职业计划的大学生显然比随遇而安的大学生有着更强的就业竞争力,更容易被用人单位接纳。

三、缩短就业时间

所谓就业时间是指大学生从准备找工作开始到成功就业之间的时间段,及早、合理的职业规划可以将这一时间段大大的缩短。首先,要让大学生尽早接触、了解与就业有关的信息、政策,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优势与劣势,借助多方面信息或专业人士的帮助,冷静分析自己真正想要从事什么职业、适合什么职业,以及该职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对没有工作经验和社会阅历的大学生来说,专家建议,一方面,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在新生入校后,就聘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而不是临近毕业时才着手集中进行培训。另外,学校应该注重多部门协作,在大学生入校伊始就进行心理测试和评估,为大学生尽早认识自我、规划未来提供良好的基础。其次,对招聘单位来说,可以给大学生适当提供一些实践机会,使大学生对具体的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有所了解。

四、可以控制人才市场上高流动状况及流动的无序性

职业规划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性地评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给自己一个理性、正确及相对准确的定位,使得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上出现的“盲目择业”、“高违约率”等现象得到有效的控制,进而消除用人单位缺少“想聘人才”,学生“无业可就”的现象,让大学生能充分就业,让社会更加稳定和谐。

五、职业规划意识在大学生的就业中存在问题

面临就业,大学生要结合自身综合素质尽早明确就业方向。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及对自己的未来感到茫然已对,更对就业市场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一概不知,这样的大学生在市场竞争面前势必会落在下风,处在被用人单位被动选择、淘汰的边缘。

另外,作为就业主体,一定要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为就业进行专业准备和心理准备。现在许多的大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就业市场的需要,找工作时以大城市、高收入、低工作量为衡量标准,希望一工作就立即得到重视、获取高工资,与现实脱离较大。所以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经常觉得与理想状态相差甚远,造成了大学生择业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中国有句古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显然一些大学生忽视了付出与回报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情况下,很多人在职场中遇到困难,想到的更多是逃避,所以我们身边出现了很多的“啃老族”。如何解决上述问题?职业规划是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之道! 在激烈的竞争中,职业活动的竞争尤其突出。在就业难的今天,要想一次完成就业和择业,必须科学的、尽早进行职业规划。但是现在还有着相当多的高校没有开展职业规划设计教育,大学生不了解、不重视职业规划设计,加强这方面的引导和工作刻不刻不容缓

六、就业能力差折射职业规划教育缺失,职业规划设计与现实脱钩

就业压力已经成为了全国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关系到了民生和社会稳定,成为了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并提出了许多良好的建议。在这其中,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指导无疑引起了高校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为大学生开设职业生涯设计的指导课程,并列入必修课,但还不能满足学生逐步增加的就业指导需求。由于缺乏理性的职业规划,不少学生都在盲目求职。这些现象折射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现在我国的大学生在就业中面临的问题与职业生涯设计规划滞后间的问题日渐突出——就业能力差折射职业规划教育缺失,职业规划设计失败,没有正确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没有切实可行地做好职业规划设计,从而影响就业。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是必要的,也是紧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职业规划设计必须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实际的,切实可行的。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在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对大学生“要全面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并表示,“要抓紧有关配套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力争在4月份全部出台。”大学生就业难再次引起了社会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单位招聘要求很严,对于实习经历和实习作品很看重,有的学校缺乏职业规划指导,学生不知道该怎么办。大学生就业时的盲目性不容忽视,而这一现象既不是仅仅存在与应届毕业生中,许多已经找到工作的往届大学生在初次就业后,也常常会发现知识储备和实践动手能力的缺乏,大量的已就业人员在工作的同时选择继续参加培训和学习,以更好的适应社会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还有一个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近些年来公务员考试、选调生考试等报名人数居高不下,与岗位设置数达到几百比一,个别热门岗位甚至达到了几千比一的报名数。反映出了许多大学生的就业准备不充分,跟风考试随大溜,对自己的未来抱有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一些高校对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存在不足。制定招生计划时没有与社会的实际需求相结合,没有进行充分的就业市场调研,从学校层面来说就没有进行良好的职业规划设计。造成了一些专业在就业时才发现与用人单位的需求相脱节,使得毕业生无人问津或者是需要从事也大学期间所学专业毫无关系的工作,极大地浪费了原本就很有限的国家教育资源。因此,高校在为大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同时,更应该及时调整办学思路,真正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优秀的人才。

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指导,更是对大学生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指导。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得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及时调整和完善知识结构,帮助大学生在就业是从容以对,选择一份适合自己工作。所以,高校的就业工作应该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展,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加强对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引导,培养职业规划意识,建立完善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测评系统,让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具有目标性,就业后可以迅速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总之,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就业观念、制度、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帮助大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客观地认识自己,协助他们在大学阶段找准自己未来的社会职业角色。

作者简介:

郭婧,女,1978年出生。工作于河南中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专业博士在读。多年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有一定的研究。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