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辅导>>人际交往>>正文
只要我足够努力,就没有我搞不砸的关系 信息来源: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20年02月12日 08:55  点击:[]

生活中有时会有这种情况出现,明明自己很努力的经营一段感情,却总以失败告终。学了很多的沟通技巧,但人际关系还是没有好转,付出了那么多,却没有换来想要的结果。关系中为什么会有“事与愿违”的现象出现呢?

一、知识面具

有位女士因为和老公的关系不好,在网上学习了很多心理学的知识。并在沟通的时候,开始进行分析,希望另一半可以了解到自己内心的动力,直面两人的问题,但想不到对方感到非常愤怒,气急败坏地说“不要管我”,随即走开。拥有知识有时会带来某种自恋满足衍生的优越感,认为自己站在了“正确”的一方。这位女士也许分析的很恰当,字字珠玑,对方也确实有相应的情况,但在体验层面,这些道理似乎失效了,没有起到理想的结果。

当优越感在两人的关系中蔓延时,作为“弱势”的一方,潜意识里会涌现屈辱的感受,觉得自己被贬低了。但在意识层面,似乎这些感受没有办法发泄,因为对方说的都是“正确”的,如果爆发怒火,会被认为是不成熟和错误的,并且指责对方的优越,可能会被贴上自卑的标签。这形成了关系中的死结,似乎只有逃离现场,才能化解这种局面。虽然有的时候,这种面对优越感的屈辱,的确是因为另一半的种种原因,会过于敏感地解读,导致自己变的小心翼翼,不知道那句话就刺痛了对方。这两种情况的区别,需要去体验和去觉察。如果只是用头脑去分析,就变成了某种认知的暴政,让人躲在知识的背后,为自己的自恋服务,企图用灰色的理论,去控制灵动的生命。

二、无微不至的爱

在某部美剧中,一位中年女士和心理医生倾诉着自己对老公的付出:她可以记住对方喜欢的球队,身体的各项数据,喜欢的颜色和生活中无数个细节,但依旧阻止不了被出轨的现实。

虽然爱一个人,我们也会有类似的行为出现,但她的行为的味道更多的是讨好。当人被这种无微不至的爱包裹时,在开始的时候,可能会感觉很好,但随着时间推移,除了会感到边界被突破的窒息感,想要逃离之外,还会产生退行的心理。内心退回到早年的阶段,那些被压抑的创伤重见天日,然后在当下的关系中呈现。有的人会感到,为什么已经付出的那么多,对方却越来越作,在这段感情中,被“宠爱”的一方,将早年对父母的怨恨释放了出来,企图获得疗愈。但两人的关系,已经无法承受如此大的张力,变成了攒够了失望就离开的经典结局。而且,当这种无微不至带着一种讨好的味道时,可能会极大的滋养对方的自恋,将爱人塑造成感情中的“上位者”。所有的一切都要为其服务,否则就会被攻击和指责,在一切的关系中,讨好者总是最不被尊重的那个。

三、努力另一面

在生命之初,母婴是融为一体的,孩子需要完全依赖母亲存活。这就意味着,宝宝的每种需求,都希望被回应到,婴儿渴望可以操控一切。但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妈妈,那些没有被回应的时刻,会带来很多愤怒、不满和死亡的焦虑。通常情况下,母亲只要在大部分时间都可以做到,就没有什么问题。如果这种状态是长期和持续的,相关的需求就会被压抑,在成人后新的关系中,企图得到完美和细腻的回应。当对方没有做到,挫败再次出现时,那些情绪又会涌上心头,有的人会开始进行攻击,或者自我攻击。还有部分个体,想通过各种各样的技巧,来促使对方改变,努力去做一些事情,让关系符合自己潜意识的需求。

虽然对彼此的选择,都有潜意识的部分,但这种情况是基于控制,而不是基于爱。而且,婴儿化的碎片在结合成人的部分,会让这种需求变得非常的强大,想要融为一体,获得那些未曾得到的美好体验。这种信息被感知到,有时会触发对方的融合焦虑,反而逃离关系。这种努力就好像一个溺水的人,要牢牢抓住什么东西,两人关系的目的,是要不断的确认某种安全感和回应能力,而不是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彼此情感的流动或者面对冲突。内心深处的恐慌,附着在甜言蜜语的背后,在表达爱意的时候,另外一种情绪同样也会投射出去。

四、拥抱真实

(1)切肤的感受

体验被屏蔽的原因之一,是在童年时,这些感受被否认,孩子需要按照父母正确的道理去长大。

有位女儿想去超市买条鱼回家,母亲告诉她去市场买更加的新鲜和便宜,并认为其没有生活经验。妈妈说的话也许是对的,但孩子并没有去经历整个过程,就好像要去欣赏一幅画,需要按照父母的理解去理解,而不是自己去感知里面的信息,变为内在的经验。有句话叫学会了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人生,这是因为和自己的体验断了联系,难以灵活地使用自己的所学。

在成人后的关系中,他们也往往会忽略他人或者自己的体验,遇到问题就立刻搜索所学到的知识,并站在道理的一方,使用技巧去进行解决,这在某些领域也许会很有效率。但人是变化的,两个人越过了体验的部分,无法真实接触彼此的内心。可以尝试发展一些自己的爱好,去体验那些涌动的感受,然后转化为想法,凝结成某种理论的过程。

在关系产生冲突时,可以和问题多相处一会,先不必着急立刻去解决,去觉察内心涌动的种种情绪和情节。包括自恋和优越感,此时自己如何在用所学到的知识为自己服务。这样会更加接近真相。

(2)为何会讨好

全力以赴对对方好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自己早年没有被如此对待过,将这种需要投射出去。通过满足另一半,来象征性地满足自己的需求,这就变成了一种精神上的自慰。有的时候,亲密爱人潜意识里感知到这种信息,会感到屈辱和愤怒,往往在意识层面做出破坏关系的行为。

去觉察自己在满足对方的时候,是否在安抚童年期没有得到的那些部分,并且羞于去展示和表达,只能拐弯抹角寻找替代者,去象征性地滋养自己。

当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中,体验到愤怒并表达出攻击性的时候。有些父母会进行严苛的压制,或者道德上的指责,这些最原生的情绪没有得到表达,而是在此基础上,滋生了恐惧和愧疚的次生情绪。在成人之后,和恋人之间产生冲突时,这些次生情绪也会再次浮现,这是另一种讨好,恐惧和愧疚会触发补偿的行为,让人失去了界限。

留意内心一闪而过的最初感受,它在之后又被什么样的情绪所替代,让自己产生了怎样的行为,是否潜移默化制造了某种关系模式的重复,你可以尝试在关系中展现自己最真实的部分。

(3)遗忘的已知

婴儿期的经历永远存在,但这些语言前期的记忆,大部分被“遗忘”。但就像电脑的底层程序那样,总是在潜移默化影响着自己的行为,在认知之前就发生了。后天可以觉察到的方面之一,就是对关系的掌控感,精神世界对两人的互动常常有着某种幻想,和现实的情况会有所出入,这是正常的情况,如果两个方面差距过大。比如:内在有着近乎完美的幻想,在遭遇现实的挫败后,会产生巨大的愤怒,这些愤怒似乎要摧毁一切。这种摧毁不是具体的要干掉什么,而是内在的,或是对周围人的象征性感受。而成长中的教育,可能会让自己去压制住这种愤怒,认为是不礼貌和不体面的,但会转化为某种技巧,去无意识地操控对方去配合自己。

内在的婴儿对没有被回应的恐惧,也会让人牢牢的抓住关系,但潜在的情绪同时会传递给对方。即使在甜蜜的关系里,个体内在也是有着某种边界,或是在融合之后,需要独处的时间。那些绝对的控制里,有需要哀悼的部分,即对方无法像完美的母亲那样回应自己,在满足和丧失之间,去建立幻想和现实的平衡,珍惜已经得到的,告别无法拥有的。去体验最真实两个人的爱和冲突。

(信息来源:武志红)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