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2
  • 3
  • 4
最新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辅导>>新生入学>>正文
大学生活从“心”开始 信息来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  2013年10月09日 21:36  点击:[]

当高考远去,同学们怀着一份激动,伴着一份好奇,进入了大学校园时,在每位同学的心里一定会有一幅“大学”的美丽图画,然而现实毕竟不同于幻想,现实和幻想之间总是有距离的。你会发现另有一系列的问题接踵而至:客观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心理变动,人际关系的不协调带来的烦恼,以及不能正确的自我定位而带来的困惑等:面对这些新问题,对于刚刚入学的新生来说,难免有些无所适从。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适应.产生这样那样的诸如失落、自卑、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这种现象不足为奇。但每个人在意识到这点后,就应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以避免异常情绪产生破坏性后果。一般来说,这种因心理不适应而导致的心理失衡,其持续时间的长短因新生心理素质的好坏而不同。有些新生因心理素质较差,又得不到外部支持,很可能需要长期调试才能度过心理失衡期。有的还可能因长期不能适应,而导致一些心理问题和疾病的产生,甚至因此而退学。所以,同学们必须学会及时调适自己的心理,做到大学生活从“心”开始。

一、新生容易产生的几种不良反应

据上海市某高校近年一项心理健康状况普查显示,3000名右的大一新生中,约有l/3的学生有一项以上的心理反应异常,10%的新生患有心理疾病,2%一3%的学生问题较为严重。由于压大,从重点中学毕业的学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这些不同度的心理问题涉及到了他们的学习、社交、生活。其主要原因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适应不良

大学生的学习在内容上比高中拓宽,加深;在方式上以自学为主,更加强调学习的自我调控;在要求上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装置”,还要创新:在思维上强调逻辑性,批判性和反思性,这些比起高中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如果个体不能用新的学习方法来胜任学习任务的转变,就必然会产生不能适应大学学习的情况。这些学习位置的重新洗牌造成巨大的心理落差,由于对角色地位的变化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预期,一遇挫折,往往导致他们自我评价失真,从而诱发自卑心理。

2.生活适应不良

许多学生中学时习惯了生活由父母来安排,只一门心思地埋头读书,生活自理能力严重缺乏,这导致了在脱离父母呵护的情况下,自己无法安排与照顾自己的日常生活,这种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和矛盾造成了他们对往生活方式的怀念和留恋,对新的大学生活感到恐惧和茫然。

3.环境适应不良

环境适应不良是指个体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环境,由于个体在入学前对新环境的高期望和现实情况之间的差异,而个体未能很好地协调这种差异而产生消极的感受所致。进人大学.经过短暂的兴奋期之后,一些学生发现现实中的大学并非自己想象的那么完美。有的学生感到自己所考上的大学与自己梦想的大学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因为自己的高考失利,或是填报志愿时受到老师、家长的左右,所上大学并非自己所愿;有的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不甚了解,或者根本就不是自己选择的,因而没有兴趣,也学不进去。这些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致使一些学生产生失落心理。

4.人际交往适应不良

个体在脱离熟悉的人际环境,进行新环境的转变中,大多数新生从中小城市、乡镇农村到大城市读书,容易产生迷惘和孤独感。同时他们的人际关系和交往方式也由狭窄、单纯变得宽广、复杂。这就要求有更高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由于缺乏交往技巧和集体意识,而不能很好地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不能结交新朋友以及与教师进行积极的交往,会导致怀旧心理。在大学新生中,问题最多的还是同学之间的关系。班级和宿舍的同学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每个人的行为方式都有所不同,这样多的人在一个屋顶下生活,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各样人际间的纠纷。

二、新生适应性心理问题的调节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社会的要求高、家长的期望高、个人的成才欲望强烈。又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尚处于未成熟阶段,缺乏社会经验,是心理障碍高发、易发群体,加强心理的调节非常必要。每个人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是个动态的过程,适应性心理问题是个非常普遍的心理问题,只要及时调节,就会在实践中逐渐克服直至消除。

1.及时转换角色

新同学的大部分问题起源于不及时转换角色,因此调适自己的心理,首先要从这方面人手。社会是个“舞台”,每个人都是个“角色”。人的社会角色不时会转换,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这便是一种角色转换。社会角色转换了,可是有的人的角色意识仍是旧的,例如当了解放军了,仍像个老百姓;当了售货员了,在柜台上仍像个顾客。进行了大学,却仍像个中学生,许多心理问题便由此产生了。有的同学不认真学习,爱玩,爱睡大觉,问他为什么,他说:“考完高考,累极了,先歇口气再说。”这是一种过分放松自己的有害情绪。有的新同学才开始上课就哀叹读错专业入错了门,他们常用懒懒散散来表达自己的不满意,可以说,他们仍站在角色之外。还有,大学里强调自学,学习方式与中学大不相同,有的同学不了解这点,上课不傲笔记,课后不复习,悠闲得很,晚上打扑克最多的是这类同学。他们是“变了形”的角色。可见,角色意识如果滞后,人的情绪便会被扭曲。面对大学新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大学新生从新的身份去认识,去体会,去学习。影视界有句共同的箴言:进入角色才能演好戏。同学们应紧紧记住:自己已经是大学生了,你是一个成年人。

角色转换需有个过程,但是几周也就够了,不能过长。要是你发觉自己生活、学习懒散了,情绪易起伏了,应好好反思一下:我实现了角色转换没有?这会大大地帮助你拥有正常情绪的。大学生活是人生道路定向的阶段,将来向哪个领域发展,在这个阶段就基本定下来了,因此要记住自己扮演的角色,并认认真真地演好它。

2.及时完成认同过程

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社会单位中生活,如家庭、学校、工厂、机关。承认并意识到自己在这个单位内,愿为搞好这个单位出力,这便是认同感。我们看到不少大学新生入学很长时间了,仍把自己当成”校外人”。宿舍卫生搞不好,他们骂学校;伙食差些,骂学校;教材缺页,骂学校,连走路被树根绊着也骂学校。他们不管事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一有不满意就骂,似乎搞好学校他们没有一份责任。缺乏认同感正是影响他们心理消极的另一重要根源。

事实证明.有共同的奋斗目标,有共同的责任感,才能搞好一个单位;虽然置身在群体内,心在群体外,不为群体尽一份责任,却把群体当成攻击目标,这个群体就一定搞不好。目前,很多高校还处于发展过程中,一些生活、教学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需要,加上大家都是初来乍到,一时的混乱现象难免,有时问题还可能很突出。如果新生能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这一切,有些问题完全可以大家自己动手解决,如清洁卫生问题、宿舍秩序问题。另一些问题可以采取谅解的态度、协商的态度解决,如生活设施问题、伙食问题。这时学生组织能起积极作用,应尽量发挥它们的作用。同学们需要注意的是,窝火、感,多一份风格;多一份建设性,多一份成熟。

3.及时扩大自己的视角

我们的同学一般都是从家门到校门,从校门到家门,生活视角是较窄的。跨进大学校园后,就身在大城市中了,外面灯红酒绿,会形成诱惑;囊中羞涩,会感到辛酸;物价攀高,使人处境窘迫,总之,过去由父母承担的心理压力,现在要自己承担了。但他们许多人缺乏心理准备,心理承受力是相当脆弱的,因此也就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河南省某高校一学生,入学仅几便弃学当了和尚。他因为经济困难引发对人生的失望,便遁入空门以求解脱心灵痛苦。这对教育工作来说应是个教训。

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除了切实解决经济方面的问题外更重要的是要及时扩大自己的人生视角、社会视角,对生活前景、自己的前途看得远些,开阔些,这就可以使自己对困难采取乐观主义态度。

让我们每个人都来关注心理问题,让每个新生的大学生活从“心”开始,在新的起跑线上,以新的心态,去迎接崭新的大学生活!

CopyRight © 2013 河南中医药大学(Henan University of TCM) 版权所有